报名咨询请添加简小君QQ:1706058040,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资讯,请关注“简快心理考研”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为2020级东南大学应用心理专硕江同学,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考研过去了几个月,考场上那种答题的轻松感还是记得非常清晰。
题目的驾轻就熟,题型的了然于胸,都成为了自己的助力,还顺带拉了一把自己实在是平平无奇的公共课成绩。
我的经历似乎与曾经的前辈给我留下了印象有所区别,或者可以说不太典型。
从准备到成绩出来,一切都像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但转念一想,如果能改变一下大家对考研如临大敌的态度,这件事可能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
东南大学并不难,心理学考研也不至于谈虎色变。
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二战考生,普通一本的心理学专业,报考的是东南大学的应用心理专硕。
全程在家自学,认真不认真地在家学习了五月有余,不算太长,因此公共课所分配的时间实属不多,当然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如果情况允许,还是要提前打好基础。
初试成绩412分(政治69+英语69+专业课274),排名第2,最终遵从兴趣选择了人力资源和工程管理心理学方向。 言归正传,先来说一说34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学习吧。
首先要买齐必要装备。 1 基础阶段
如果是跨专业的考生一定要在7月份之前至少看过一遍规定书目。
也就是3月到6月之间,首先是“不认真”的第一轮学习。之所以说是不够认真,是因为第一轮的学习我们以內隐学习为主。
在这个阶段,先不去考虑什么背书问题,以及所谓 的重点问题,以求知的态度去浏览阅读书本,面对全新的、复杂的知识,要以一种孩童的好奇心去接纳知识,不懂的可以查可以询问,力求可以做到把知识点完整地和别人讲解。 说到这里,我想起备考过程中同校区研友和我说过这样性价比不高的问题,花费的时间精力多,即时的回报却肉眼难辨。
表面上看来的确如此,别人开始记忆和刷题的时候,自己却在这研究一句话,一个题目。
但俗话说,对症下药,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题目的综合性越来越强,题型越发灵活多变,心理学已经不再是一门单纯依靠记忆便能够获取高分的科目了。
2 强化阶段
7月份开始到9月份,我开始了强化阶段的学习。主要的工作是按照科目进行初步的记忆和做题巩固。
坦诚的讲我报了机构,这个主要看个人的需要。我是二战考生,又在家复习,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孤岛,很多天也说不上一句话。
但机构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成了我独特的减压的方式。 开始的时候,自己只是看到会答的题目会去解答,到后来因为出现频率太高存在感太高,大家开始戏谑地说我是隐藏在群里的小老师。
在考研这样一个似乎曾被我认为是丛林般的生态圈里,这件事带动了我自己甚至一些人的情绪。
考研似乎成了一件不那么辛苦,不那么让自己自我感动的事情了。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去看大家频繁提到的难点,或者书上只是一带而过的知识点。
在不知不觉中,因为要同别人讲题,让人听懂,我的知识体系也开始慢慢串联起来了。这一点在后续的背书和知识整理上,也裨益颇大。
我看书的顺序是普心(打基础),社心、教心、发心(这三本书联系很大,重合面也较高),接下来是测量、统计(更看重对理论的考察),最后是实心,掌握最基本的实验范式。
我的笔记并不多,甚至没有使用另外的笔记本,但是却在书上标出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这一点对串联知识体系也是很有必要的。
3 冲刺阶段
9月之后,背书成了重中之重。
从开始到考试前,我一共进行了三轮记忆。分别耗时一个月,20天,15天。第一遍是最艰难的开头。背书依旧按照先前看书的时间进行。
我是按照高分秘籍进行背诵的,因为我备考开始时间晚,因此此时去整理笔记,抄录,可能有些事倍功半。背书也不是事无巨细,东南没有名词解释,因此小的知识点重在理解而非背诵。
普心和其他几门课之间重复的知识点可以对照背诵,删去赘余的词汇,理清脉络条理。
比如很多概念都是先说抽象定义再举例子然后与其对照概念进行比较,脑子里去想一想语段编排的逻辑,非常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不仅心理学,每一类学科知识点的编排方式,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大同小异。
再比如,对于情绪的理论,非常琐碎和繁多,我是利用简单示意图的方式去表示刺激、神经冲动的流向,而最后只要根据示意图去安排语句就可以了。
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
英语我考的并不高,但与努力实在可以说是成正比,因此也可以稍微提一些建议和所谓的经验教训吧。
我看到网上大多的呼声是抓阅读,放新题型,必要时完型也可以蒙,分比较低的就成了弃之可惜的鸡肋。
但是随着心理学考研高分迭起,公共课的重要性其实也是不言而喻的。
与一般的顺序不同,我认为反而应该先进行完型和翻译的复习,虽然它们的分值不高,但是它们对于英语的语法和基础要求最高的。
这其实不是多余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学习对阅读的复习反而是有促成作用的。
政治考的分数确实不够理想,网上相应的帖子也很多,我觉得按部就班来就好了。 经常有人说: 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
其实人们天生就会更关注好消息,而忽略坏消息。
在考研中也是如此。我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之处,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
我仅仅感动了自己而已。
而在考研中,我们需要更清醒的大脑以及更开放的心态,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竞争对手有多强,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多努力,能够做的,唯有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才有可能不断去提高自己在考研中的胜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