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咨询请添加简小君QQ:1706058040,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资讯,请关注“简快心理考研”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为2021级复旦大学应用心理专硕程同学,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是三跨考生,本科211,工科类专业。今年一战选择复旦,初试成绩426分:政治69分,英语84分,专业课273分。
与其说这是一篇经验分享帖,不如说是来聊一聊考研的心得,顺便对我自己的2020年做一些回顾和总结。
其实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已经能萌生过对心理学的兴趣,基于书籍也好,基于身边的真实事例抑或是新闻事件也好,关于人的心理的领域总能吸引我的注意。
但作为一名理科生,考虑到沉没成本,最终还是选择了工科方面的专业。
正是这样一个决定,让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同一性混乱”的时期,有过许多次尝试与自我和解又屡屡失败的经历。
我常常泡在图书馆,但本科成绩并不出色,我把很多时间花在了阅读上,《少有人走的路》《自卑与超越》《当尼采哭泣》等等,从阅读中我开始发现自己,并开始寻求改变。 大三下学期下定考研并跨考心理学的决心,中间也有过关于沉没成本的焦虑,但我不想因为同一个借口让自己后悔第二次了,所以在备考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并没有对自己的决定产生过后悔和怀疑。
其次就是院校的选择,因为我来自杭州,所以就将范围缩小到了江浙沪,综合地区和学校,再通过知乎阅读了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基本上就先把目标定在了复旦。
因为很多院校在心理学的参考教材上都是具有相似性的,所以我也没有纠结过久,大三下学期做的事情就只是在空余时间像看小说一样浏览了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这两本书。
学习过程
主要讲讲专业课吧。
第一阶段丨3月到6月
进入学习状态是在2月中旬,因为学习英语对我来说比较轻松,所以我是从英语开始入手找学习状态的,大家也可以选择较为轻松的科目或者板块来找状态。
专业课的正式复习是从3月份开始,一轮复习的话我是看书+网课+讲义同时进行。 因为单独看书比较枯燥且容易走神,网课更为生动的视听呈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也能强化长时记忆。
讲义的作用可以是看书前的预习,也可以是看书后的提炼和复习,同时也是听课时的辅助。
在这个阶段我是没有报专业课的辅导班的,所以在找资料方面花费了一些心思,也走过一些弯路。
关于看书,首先得认真研读,在书上标注出一些框架性和总结性的语句,以及重要概念的定义等等。
考虑到效率问题,我是没有额外做笔记的,为了看完书之后能有更深的印象以及梳理一下混乱的思路,我会在幕布(一个做思维导图的App)上梳理每个章节的框架,第一个名为“总框架”的文件是按照每本书一个框架整理的,基本是在对课本知识很熟悉之后自己不断提炼修改出来的;之后的几个则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整理的比较详细的分章框架。 以“记忆”这一章为例: 其实这样的框架现在看来有点过于详尽了,只写关键词其实是更好的方法,不仅在制作框架时更节省时间,还能在复习时有更多的回忆空间,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关于做题,由于这段时间以自学为主,所以对自己的掌握情况一直都处于怀疑和心虚的状态,我只能通过做题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馈。
每周六我会抽半天的时间去做312的分章真题,这一周学了哪些内容就做哪些章节的题目,并且整理错题集,并将错误率较高的章节进行重点标注和进一步复习。
可能是保持了理科生向来的学习习惯,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是最有效率的,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的焦虑,并且对自己的薄弱点和知识的重难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很多跨考生来说,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迷茫肯定在不同阶段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做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这当然是在对于书本知识较为熟悉的前提之下,如果这个阶段时间紧张也不必执着于题,毕竟复旦的真题还是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一定的重复率的,后期的时间一定不能少花。
第二阶段丨7月到8月
大约是在6月底的时候,我进入了第一个倦怠期。 焦虑的时间里就想借助一点外部因素来帮助我更好再次进入学习状态,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自己的底气也越加不足,就还是选择了报班课程。
这个时候刚好是要进入强化课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复旦的学长学姐来对每一本书中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答疑,刚好也和我的复习内容衔接得很好。
这个时候我在自学的方面就将重点放在了实验统计测量上,补上基础阶段的网课,并且配合进阶题册的练习;普发社三本书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并修改完善自己的框架。重新找到学习状态之后,进度也达到了预期。
这是8月中旬的一次进度调查时写的一点情况总结: 当时群里有学长会点评和答疑,我的进度应该是得到了学长的认可和鼓励的,也对我之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第三阶段丨9月到11月
宅家生活终于结束,由于疫情原因,9月之前的学习地点基本都是家里。在家里学习确实容易存在诱惑太多并且容易懈怠的情况。
9月开学前的我踌躇满志,脑海里画满了专业课要背多少遍的蓝图,在这之前,我才刚刚开始专业课的背诵。
但在学校本专业两周生产实习的压力下,复习的时间就大大缩短。
但我非常清楚专业课一定是我的短板,于是9月和10月基本处于英语和政治的战略性放弃时期,以保证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基本到10月中旬,我的一轮背诵完成。
关于背诵的材料,我用的是高分秘籍,暑期强化课上完之后,我会把一些补充的知识点写到高秘上,做题时遇到的知识点也会补充上去,所以背诵的时候,就只参考了这一本书。 关于大致的时间安排,9月份大块的剩余时间用于背书,小块的碎片时间背单词,每天学习时间在3-10小时不等。
经历了一段忙碌的时间后,我才真正明白,决定学习效果的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效率。在争分夺秒背书的日子里,有了“熬过这段时间就什么都不怕了”的信心。
我的背书顺序: 1.普发社的一轮背诵。 2.普发社进行二轮复习,同时加入后续内容的背诵。 3.11月中旬基本完成普发社的三轮背诵和实统测咨询的二轮背诵,变态和管理完成了第一轮背诵。
后续就只背诵了重点部分。
关于做题,选择题的训练在前面就写过,我是开始得比较早的。
大题的训练开始是在10月份,但是进度较慢,基本就是自己搜集资料,每周练习一道实验题和一道论述题。11月中旬开始刷真题,每一份真题都以考试的要求对待。
第四阶段丨12月
12月其实政治所占的时间比例有很大幅度的上升。
这个时候专业课所能做的事就是反复背诵和练习并反思真题。
我考前一周采用了A4纸复习法,即不翻阅资料,以章节为单位,把头脑中能回忆起来的知识点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出来,最好可以呈现出思维导图的形式,然后不断向外发散,回顾的时候就把自己遗漏的部分补充上去,基本就形成考前几个晚上的复习资料了。
另外,复旦的真题是非常重要的,限时训练并且重视错题是基础,此外还需要重视论述题的思考和拓展延伸。
而关于论述题的技巧方面,首先是要对课本的知识框架心中有数,然后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在脑海中搜寻相关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的作用就得以发挥,此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比较万能的理论和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同时,可以多多对生活中的问题乃至社会问题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思考。
时间分配
我并没有给自己安排特定的休息时间或者每周必须达到的学习时间,也没有刻意记录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长分配。
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连着几周不休息,状态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放小假。但需要保证的是,学习的时候必须高效,休息的时候就好好放松。
但将近一年下来,发现自己投入学习的时长是可观的,以下是用forest进行的记录:
写在最后
我总是喜欢为任何需要承担后果的事情做好最坏的打算。其实在填好报考信息后,我就做好了不怕再战的心理准备,于是也没有什么负担,真诚而专注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21岁生日那天,正在备考,没有特意庆祝什么,倒是有写下一点什么,那时写道: “也焦虑,但是是那种刚刚好可以推着往前走的状态。有力气去做一些努力但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最后总会发现,不管是不是曾经期待的结果,总会在过程抑或是余香里尝到一点甜头。”
长达近一年的备考时间里,好的心态真的帮助我完成了很多事情。
一起考研的室友也不止一次告诉我说,不说其他方面,心态方面我一定是最好的。整个考研阶段下来,没有经历过情绪的大起大落,几乎都是平稳地、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当中的磕磕绊绊。
于是回想起来,也觉得是我大学阶段最为纯粹和圆满的一年。
考试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小插曲,政治考试时,由于看错题号将大题写错了位置,并且在发现时已经完成了两道大题的作答,以至于答题区域完全错误,短暂的惊慌后,我按照考前看到的补救方法直接划去题号并重新标注,也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并完成接下来剩余的题目。
希望这一个小插曲能成为大家的一个提醒,看清楚题号再答题。
考试结束后,由于政治出现失误、英语难度上升、专业课答题纸写不下等等问题,我也只能对自己说“尽人事、听天命”了,考完什么也没想地过了两个礼拜。
最后想说学弟学妹说的话是:
想做什么就尽力去做吧,在丰盈充沛的年纪,在什么都还来得及的年纪,希望你们也能够拥有自律的能力、坚持的决心和良好的心态。没有杂念的努力一定会带来好运,“不去期待任何事发生,于是最好的事就会发生。” |